跳至主要內容

社会人类学(Social anthropology)是人类学的主要分支,研究世界各地的不同社会的性质与差异。

 社会人类学(Social anthropology)是人类学的主要分支,研究世界各地的不同社会的性质与差异。一般而言,社会人类学家的研究范围与对象大致与文化人类学相同,并且同样采用长期密集的田野调查(主要是参与观察法)进行研究。不过相较于文化人类学起源于美国,社会人类学发源于英国,并且以英国作为主要根据地,故有时称为“英国社会人类学”。社会人类学家强调借由扎实与稳固的田野调查探究特定人群的社会组织:其中包含风俗经济政治组织,法律与冲突调解,消费、交换、亲属与家庭结构的模式,性别关系,儿童养育与社会化宗教等等。

社会人类学也探索意义所扮演的角色、社会关系的模棱两可与矛盾、社会性的模式、暴力与冲突,以及社会行为的潜藏逻辑。社会人类学家的训练,是对于论述、仪式与象征行为的诠释,不仅将它们视为文本,而是将它们连结到行动、实践与历史脉络。社会人类学家主张,各种立场与观点的多样性,见诸于任何一个社会群体之中。

历史[编辑]

社会人类学具有来自十九世纪许多学科的历史根源,包括民族学民俗学古典学及其他(参阅人类学史)。社会人类学的前身,在十九世纪晚期 爱德华·伯内特·泰勒詹姆斯·弗雷泽的作品中成型,并且在1890年到1920年间,历经多次在研究方法与理论上的重大变革,强调具原创性的田野工作、在自然场景中对于社会行为的长期全貌研究,并引进法国与德国的社会理论。

世界各地的许多大学设有社会人类学系。社会人类学这个领域的扩展速度超乎这个学科创立者的预期,例如这个学科的次领域结构与动力(Structure and Dynamics)。

1920年代到1940年[编辑]

当代的社会人类学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创立于英国伦敦政经学院。其影响力同时包括布朗尼斯劳·马凌诺斯基所带领的研究方法革命,他在1915年到1918年间,在美拉尼西亚超布连群岛采用过程取向的田野工作;以及阿弗列·芮克里夫-布朗的有系统比较研究的理论计划,这是依据严格的田野工作与涂尔干社会学结构功能论[1]。其他的知识先驱包括瑞弗斯(W. H. R. Rivers)与哈登(Alfred Court Haddon),他们的研究取向反映着威廉·冯特与巴斯典的当代俗民心理学(Volkerpsychologie);以及爱德华·伯内特·泰勒爵士,他依循孔德的主张,将人类学界定为实证科学。艾德蒙·李区 (Edmund Leach 1962) 将社会人类学界定为一种比较研究的微型社会学(comparative micro-sociology),它是植基于密集的田野工作研究。对于科学与社会的本质,从来都不存在着一种定于一尊的正统理论,而是经常存在着介于几种严重对立的观点之间的ㄧ个紧张关系。

1940年代至1980年代[编辑]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包含着民族志与民族学成分的社会文化人类学,分成美国学派的文化人类学,以及欧洲的社会人类学,这是借由挑战结构功能论,吸收来自李维史陀结构主义与葛拉克曼(Max Gluckman)的曼彻斯特学派 (人类学),并吸纳对于冲突、变迁、都市人类学与网络等课题的研究。

1980年代至今[编辑]

欧洲社会人类学家学会(European Association of Social Anthropologists,EASA)成立于1989年,来自14个欧洲国家的创始会员在一场会议倡议成立,成为一个学术社团,由温纳葛林人类学研究基金会(Wenner-Gren Foundation for Anthropological Research)[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所支持。该会旨在借由组织两年一度的欧洲人类学会议,并借由编辑其学术期刊《社会人类学》(Social Anthropology/Anthropologie Sociale),来推动欧洲的人类学。

与社会人类学有关的人类学家[编辑]

Margaret Mead
  • James Woodburn[6]

书目[编辑]

  • 王铭铭:《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北京:三联书店,1997)。
  • Bronislaw Malinowski (1915) The Trobriand Islands
  • (1922) Argonauts of the Western Pacific
  • (1929) The Sexual Life of Savages in North-Western Melanesia
  • (1935) Coral Gardens and Their Magic: A Study of the Methods of Tilling the Soil and of Agricultural Rites in the Trobriand Islands
  • Edmund Leach (1954) Political systems of Highland Burma. London: G. Bell.
  • (1982) Social Anthropology
  • Thomas H. Eriksen (1985) Social Anthropology, pp. 926-929 in The Social Science Encyclopedia ISBN 0710200080
  • Adam Kuper (1996) Anthropology and Anthropologists: The Modern British School ISBN 0415118956

引用文献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从学上讲,我根本鄙视马基雅维利和斯宾格勒

  从学上讲,我根本鄙视马基雅维利和斯宾格勒 @AkiraNakamoto   学不等于术。从术上讲,马基雅维利和斯宾格勒和亻尔的偶像阿姨有点小本事,这点我没有异议。 从学上讲,我根本鄙视马基雅维利和斯宾格勒和亻尔的偶像阿姨,因为这些人都会撒谎,他们说的话和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可以完全相反,我TM才懒得猜他们什么时候说真话、什么时候说假话。我只按照自己认可的学术理性和内心的真实想法说话,这一点秦晖也是同道中人,我尽管很多时候不同意秦晖的看法,但我不认为他会故意放出一些不是自己真实想法的话来搞一些骚操作,秦的话就是他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他可能出错,但不会撒谎。 马基雅维利及其追随者的问题就是不承认人类社会作为物理世界的一部分,也得符合客观规律(尽管是概率论的规律),以为自己自作聪明的骚操作能改变客观规律,结果是短期效应、长期作死,意大利国力的熊13样就是历史的证明。说到社会学政治学,同是意大利裔的帕累托Pareto的种种概率努力要比马基雅维利的那一套要有价值得多,而且越随着时间推移 其价值会越来越明显超过马的一根筋中央萨碧决定论。 一切专制政治本质上都是中央决定论,而民主宪政的本质是概率博弈论。 中央决定论的问题在于新陈代谢造成root根部的所谓的single point of failure,不但如此,其政治结构总是一棵倒扣树,其特点是处处瓶颈(即信息处处不畅通,处处有腐败的肇因)。 从长远看,概率稳定才是最稳定的,系统越复杂则概率越稳定。真正的民主宪政的政治结构是一个幂律图(power-law graph),去中心化没有root根,且无明显瓶颈。 复杂系统里能获得的最稳定是概率稳定,而不是决定论的绝对权威的(中央决定的)法西斯稳定。 1. 中央决定的法西斯稳定,在中央进行新陈代谢更新换代时是完全不稳定的,而概率稳定没有这个问题。 2. 中央决定的法西斯稳定,当系统越来越复杂时,就越来越不稳定,而概率稳定正相反,自然界里的最稳定的物理现象(例如电磁场-所谓的光也是电磁场的一种,热量热运动等等)都是天文数字的原子和量子的概率行为呈现出的概率稳定,而不是由哪个中央绝对权威来决定的稳定。 而与之相反的概率稳定 在系统初启阶段未能收敛的时候是不稳定的,但在系统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后会越来越稳定。 fair coin toss就是个最简单的

为什么今天各个平台铺天盖地讲Angelababy加入了光明会? 咱就是说,光明会好歹也是个顶级知识分子、哲学家、政治家的德语+拉丁语双语贵族社团组织,

  眉长叔(互fo)—-吃瓜传媒 replied lidang 立党 (推特中文反诈第一人) @lidangzzz 为什么今天各个平台铺天盖地讲Angelababy加入了光明会? 咱就是说,光明会好歹也是个顶级知识分子、哲学家、政治家的德语+拉丁语双语贵族社团组织, 这种组织会接纳一个给自己起名字“Angelababy”的14岁初中毕业的综艺女演员成为会员吗? 这就好比柳传志、俞敏洪、马云、王中军、牛根生组织“道农会” ,一个中国顶级企业家大聚会,突然宣布接纳新会员——伏拉夫。 咱就是说,你说加入了这个组织,别说什么联系资源、同甘共苦、策划阴谋、颠覆政权——您一个外国人加入了这种组织,能先把话给说利索了吗?